不臧
基本解釋
(1).不善,不良。《詩·邶風·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他人之善,若己有之;民之不臧,公實貽恥。” 明 無名氏 《四賢記·遷擢》:“間有一二不臧者,已經明斥其非,使令改過遷善。”
(2).猶不吉。《魏書·姚萇傳》:“王者無戲言,此將不臧之徵也。”《北史·僭偽附庸傳·赫連定》:“俄而羣狐百數,鳴於其側, 定 命射之,無所獲。惡之曰:‘所見亦大不臧,咄咄天道,復何言哉!’”
成語(Idiom):不臧
發音(Pronunciation):bù z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行不正派,品行不端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臧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言行不正直,品行不端正。這個成語中的“不”表示否定,“臧”表示品行不端正。不臧形容一個人的言行不誠實,不道德或不正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臧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言行不端正,品行不正派。你可以在描述某人的不誠實或不道德行為時使用這個成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臧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二年》一書中。據說,當時齊國的宣公聽說有人告訴他一個謠言,他非常生氣,并說:“我聽到了這個不臧的消息!”從此,不臧就成為了一個用來形容言行不正派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臧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不”是表示否定的副詞,“臧”是表示品行不端正的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行舉止非常不臧,大家都不喜歡和他交往。
2. 這個公司的經營方式非常不臧,一直存在著很多不正當的行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不臧”這個成語與不正派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的言行不誠實,品行不端正的樣子,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不正之風”、“不道德”等,以擴大詞匯量和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他的作弊行為非常不臧,老師一定會發現的!
2. 初中生(14歲):我們班上有一個同學的行為非常不臧,老師已經警告過他多次了。
3. 高中生(17歲):他在考試中利用手機作弊,這種不臧的行為是不能容忍的。
4. 大學生(20歲):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保持誠實正直的品行,不臧的行為會破壞社會的公平與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