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暢
基本解釋
(1).猶言暢快地萌發。《管子·四時》“風生木與骨” 唐 尹知章 注:“木為風而發暢,骨亦木之類也。”
(2).猶通暢,運行無阻。 唐 元稹 《獻事表》:“於是 房 、 杜 、 王 、 魏 之徒議可否於前,天下四方之人言得失於外,不四三年而天下大理。豈 文皇 獨運聰明於上哉?蓋亦羣下各盡其言,以宣揚發暢於天下也。”
成語(Idiom):發暢
發音(Pronunciation):fā ch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流暢,表達得很通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發暢是由“發”和“暢”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發”表示說話或寫作,指言辭的表達;“暢”表示流暢,指順利、通順。發暢意味著言辭流暢,表達得很通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發暢常用于形容文章、演講或言辭表達得很流暢、通順,給人一種舒暢的感覺。可以用于贊美他人的文字表達能力,也可以用于自我評價或自夸。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發暢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馮夢龍的小說《警世通言》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叫張長官的人,他的文辭表達得非常流暢,讓人們贊嘆不已。后來,人們就用“發暢”來形容言辭流暢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Subject + Verb + 發暢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詞言辭發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她的文章寫得非常發暢,讀起來非常舒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發暢”拆開理解,想象自己在說話或寫作時,言辭流暢,表達得很通順,就像一條暢通無阻的河流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形容言辭流暢的成語,如“口若懸河”、“辭章滔滔”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作文寫得很發暢,老師夸獎了我。
2. 初中生:他的口才很好,演講時言辭發暢,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3. 高中生:我喜歡讀那位作家的小說,她的文字表達非常發暢,讓人沉浸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