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刻
成語(Idiom):移刻
發音(Pronunciation):yí k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移動和刻畫。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移刻是一個多義詞,它可以表示移動和刻畫兩個動作。在成語中,移刻主要指的是對事物或人物進行精準的描述和描繪,以便準確地表達其特點和屬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移刻常用于描述文學作品、藝術品或其他創作中的精細描繪。它也可以用于形容人對事物觀察細致入微、描述準確的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宣公十年》記載了一個故事:春秋時期,魯國的宣公十年,有一位名叫子產的賢臣,他非常善于觀察和描繪。有一次,子產和一位朋友一起欣賞一幅畫,他用非常準確的筆觸描述了畫中的山水景色,使得朋友都非常驚嘆。從此以后,人們用“移刻”來形容對事物進行精細描繪的能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文字非常生動,每一幅畫都能移刻出真實的情景。
2. 這位畫家的作品能夠移刻出人物的內心世界,令人感嘆不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移刻”拆分為“移動”和“刻畫”,通過想象一個移動的畫筆在紙上刻畫出精細的圖案,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描繪和刻畫相關的成語,如“筆走龍蛇”、“雕蟲小技”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用粉筆在黑板上移刻出一幅美麗的風景畫。
2. 初中生:這本小說的作者非常擅長移刻人物的情感和細節。
3. 高中生:在這幅畫中,藝術家通過精細的畫筆技巧移刻出了人物的神態和氛圍。
4. 大學生:這位攝影師通過鏡頭的移動和光線的刻畫,成功地移刻出了這個城市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