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墻
基本解釋
《論語·子張》:“ 子貢 曰:‘……夫子之墻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本為 子貢 形容 孔子 學問道德之高,后以“夫子墻”比喻人之才德高不可攀。 唐 柳宗元 《獻弘農公五十韻》:“獨棄傖人國,難窺夫子墻。”
成語(Idiom):夫子墻(fū zǐ qiáng)
發音(Pronunciation):fū zǐ qi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學校、圖書館等地墻上貼滿書法作品、名言警句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夫子墻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常見的一種現象,特指在學校、圖書館等地墻上貼滿書法作品、名言警句等。這些作品通常是古代圣賢、文人墨客的詩詞、文章或名言警句,用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夫子墻常見于學校、圖書館、文化活動場所等地,用來裝飾環境、營造學習氛圍。它不僅可以提供學生們閱讀的素材,還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提高他們的文化修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夫子墻這個成語起源于古代中國的儒家文化。在古代,夫子是指孔子,他是中國古代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儒家學說的代表人物。因為孔子是古代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學說被廣泛傳播和推崇。因此,人們在學校、圖書館等地墻上貼滿孔子的名言警句和其他圣賢的作品,以表達對儒家學說的尊重和推崇。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夫子墻由“夫子”和“墻”兩個詞組成,其中“夫子”指孔子,表示儒家學說;“墻”表示學校、圖書館等地的墻壁,表示學習場所。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學校的夫子墻上貼滿了名人名言,讓學生們受益匪淺。
2. 我們的圖書館墻上是一面色彩斑斕的夫子墻,讓人感受到濃厚的學術氛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夫子墻這個成語:
1. 將“夫子”與儒家學說聯系起來,想象孔子在墻上貼滿名言警句的場景。
2. 將“墻”與學校、圖書館等學習場所聯系起來,想象墻上貼滿書法作品和名言警句的情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儒家學說和中國傳統文化,深入學習孔子的思想和他的學說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把我喜歡的名言貼在了夫子墻上,每天都會看一看。
2. 初中生:夫子墻上的書法作品讓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
3. 高中生:學校的夫子墻是我學習的動力,上面的名言警句讓我不斷進步。
4. 大學生:圖書館的夫子墻是我學習的靈感來源,每次看到那些名人名言,都能激發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