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性
基本解釋
超出常情。形容感情程度之深。 徐志摩 《我的祖母之死》:“我滿心充塞了死象的神奇,同時又須顧管我有病的母親,她那時出性的號啕,在地板上滾著,我自己反而哭不出來。”
成語(Idiom):出性
發音(Pronunciation):chū x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的性情、品性、本性逐漸顯露出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出性是由“出”和“性”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出”表示顯露、表現出來的意思,“性”表示一個人的天性、品性。出性指的是一個人的性情、品性、本性逐漸顯露出來,無法掩飾或隱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出性常用于描述一個人的本性或品性在某種情況下被暴露出來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真實的性格或本質在特定的環境或事件中顯露出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出性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戰國策·韓策》一書中。故事中,韓國的大夫趙衰被人稱為“趙夫子”,人們對他的品德和才華贊譽有加。但是有一天,趙衰被韓國的公子批評為“不識時務”,他的真實性格和能力逐漸被人們認識到。從此以后,人們開始說“趙夫子出性”來形容一個人的本性在特定情況下被揭示出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無明確的動詞、形容詞或副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平時看起來很溫和,但在面對困難時,他的出性讓人大吃一驚。
2. 這個人表面上看起來很和善,但是他的出性卻是冷酷無情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出性”與一個人的面具相聯想,人們平時戴著面具隱藏自己的本性,但在某些情況下,面具會被揭開,他們的真實性格就會顯露出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人性、品性相關的成語,如“心性如一”、“本性難移”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看起來很文靜,但是在足球比賽上他的出性表現出來,非常熱血。
2. 中學生(13-18歲):班里的一些同學平時很安靜,但在學校辯論賽中,他們的出性讓人們刮目相看。
3. 大學生(19-22歲):在大學里,有些同學在平時很低調,但是在社團活動中,他們的出性展現出了他們的領導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