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食不重肉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bù zhòng r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不貪圖享受,不追求肉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食,吃;重,追求;肉,指美味的食物。食不重肉指的是一個人在飲食方面不追求肉食,不貪圖享受,而是以簡樸的生活方式為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生活簡樸,不喜歡奢華和享受,追求簡單而節儉的生活方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論語·述而》中有一則關于孔子的對話,其中有一個學生問孔子:“食不重肉,不時糟粕,雖然疏食,神之入也。”這句話意思是說,即使吃得簡單,不喜歡奢華的食物,但是心靈仍然可以得到滋養。后來,這句話被引申為成語“食不重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Subject + 食不重肉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家境優越,但是一直過著食不重肉的生活。
2. 她寧愿過簡樸的生活,也不追求奢華享受,真是個食不重肉的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住這個成語。你可以想象一個人在餐桌上,面前有各種美味的肉食,但他卻不去追求,只吃簡單的食物,這樣就能記住“食不重肉”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的文化和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類似的成語,如“衣食不周”(yī shí bù zhōu)和“飲食男女”(yǐn shí nán nǚ)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爸爸媽媽告訴我要節約用水和電,他們是食不重肉的人。
2. 初中生:雖然我家條件不是很好,但是我爸媽一直教育我要過簡單的生活,他們是食不重肉的人。
3. 高中生:我覺得追求奢華和享受并不重要,我希望過一種簡樸的生活,我是食不重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