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式
成語(Idiom):過式(guò shì)
發音(Pronunciation):guò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過度修飾,夸張言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過式是指過度修飾,夸張言辭的意思。常用于形容文章、演講或言辭過分華麗、夸張,不符合實際情況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過式可以用于描述文學作品、演講、廣告等領域中使用夸張言辭、修飾過度的情況。也可以用于批評某人過分夸大其詞,不切實際的言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過式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文學家楊慎所著的《夷堅志》。其中有一句話寫到:“乃夸大狂語,非聞所聞,曰過式。”從而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過式由兩個字組成,第一個字“過”表示過度、超過,第二個字“式”表示形式、方式。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了描述過度修飾、夸張言辭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充滿了過式,完全不符合實際情況。
2. 這篇文章的描寫過于夸張,使用了很多過式的修飾詞語。
3. 廣告中的宣傳語言常常使用過式,讓人產生不真實的感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過度修飾”和“夸張言辭”來記憶過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穿著過于華麗的衣服,說著夸張的言辭,這樣就能夠形象地記憶過式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過式,還有很多類似的成語可以學習,如“言過其實”、“夸大其詞”等。可以通過比較它們的含義和使用場景,進一步理解和運用這些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他的作文里用了很多過式的修飾詞,讓人覺得作文不真實。
2. 初中生(13-15歲):這篇文章的描寫過于夸張了,使用了很多過式的修飾詞語。
3. 高中生(16-18歲):老師批評他的演講充滿了過式,沒有實際的依據。
4. 大學生(19-22歲):廣告中常常使用過式的宣傳語言,讓人產生不真實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