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妾
成語(Idiom):棄妾
發音(Pronunciation):qì qi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棄絕妻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棄妾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妾指妻妾,棄指拋棄、離棄。該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丈夫拋棄妻妾,或者指男子不顧妻妾的感受而與其他女子有染。這個成語表達了對婚姻道德的警示,強調了對家庭和婚姻的忠誠與責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該成語常用于描述男性對婚姻不忠誠、不負責任的行為,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背棄自己的妻子或戀人的人。在現代社會中,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其他方面的背叛和不負責任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漢書·班彪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漢朝的皇帝劉秀有一個美麗聰明的妻子,但他卻在外面縱情聲色,納妾成群。妻子為此非常傷心,最終離開了劉秀。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棄妾”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形式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棄妾而受到了社會的譴責。
2. 這個男人總是棄妾不顧,不值得信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例如,可以想象一個男人把妻妾都拋棄,而妻妾們傷心欲絕的情景,以此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例如“癡妾”、“納妾”等,以拓展對婚姻和家庭道德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棄妾后,妻子離開了他。
2. 初中生:這個男人棄妾不顧,真是太不負責任了。
3. 高中生:她發現自己的男朋友棄妾后,決定和他分手。
4. 大學生:他因為棄妾而受到了朋友們的唾棄。
5. 成年人:這個社會需要更多的人對婚姻忠誠,而不是棄妾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