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拘文牽義
發音(Pronunciation):jū wén qiān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拘泥于文字的表面意義,而忽略了其深層含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拘文牽義是指過分拘泥于文字的表面意義,而忽略了其深層含義。這個成語強調了理解一段文字時,不能只看到表面的字面意思,而應該更深入地理解其所蘊含的含義和精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拘文牽義常用于批評那些只看到字面意思,而無法理解深層含義的人。它也可以用來提醒人們在閱讀和理解文章、詩歌等文學作品時,要注重深入思考和理解作者的用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藝文志》中有一則關于拘文牽義的故事。相傳東漢末年,有一位叫楊修的學者,他在讀《左傳》時,看到“犬之牽羊,亦不敢患乎文哉”的句子,便誤以為是狗牽著羊走,而感到十分疑惑。后來他才明白,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指犬子牽羊,表達了一種親子關系的比喻。從此,人們便用“拘文牽義”來形容只看到字面意思,而忽略深層含義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拘文牽義由三個漢字組成,其中“拘”表示拘束,限制;“文”表示文字;“牽”表示牽引,引導;“義”表示義理。整個成語通過拘束文字來引導理解深層含義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拘文牽義,無法理解這篇文章的真正含義。
2. 在學習古代文學作品時,我們不能只拘泥于字面意思,還要理解其中的深層含義,避免拘文牽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拘文牽義”。可以想象一個人被繩子拘束住,而這根繩子上掛著很多書籍和文字。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學習關于成語的知識,可以閱讀相關的成語故事和成語詞典,以豐富自己的詞匯和文化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喜歡拘文牽義,我更喜歡讀懂作者的用心。
2. 初中生:老師告訴我們要避免拘文牽義,要學會理解文本背后的含義。
3. 高中生:拘文牽義是一個阻礙我們理解文學作品的障礙,我們要努力去突破它。
4. 大學生:在學術研究中,我們應該避免拘文牽義,要深入挖掘文本的更深層次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