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由
基本解釋
(1).罪狀。 宋 周密 《武林舊事·元夕》:“京尹幕次,例占市西坊繁鬧之地……其前列荷校囚數(shù)人,大書犯由云:‘某人為不合搶撲釵鐶,挨搪婦女。’”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若問著此一節(jié)呵如何訴休?你便索與他箇知情的犯由。”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蒞任·親查閱》:“驗?zāi)昝玻瑔柮鞣赣伞!?br>(2).“ 犯由牌 ”的省稱。《水滸傳》第二七回:“ 東平 府尹判了一箇‘剮’字,擁出長街。兩聲破鼓響,一棒碎鑼鳴;犯由前引,混棍后催。”《警世通言·計押番金鰻產(chǎn)禍》:“ 慶奴 不合因姦殺害兩條性命,押赴市曹處斬。但見:犯由前引,棍棒后隨。”詳“ 犯由牌 ”。
成語(Idiom):犯由(fàn yóu)
發(fā)音(Pronunciation):fàn yó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犯由指因為自己的錯誤或過失而受到責備或懲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犯由是由“犯”和“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犯指犯罪、犯錯誤,由指原因、緣故。犯由的意思是因為自己的錯誤或過失而受到責備或懲罰。這個成語強調(diào)了人們應(yīng)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并承擔相應(yīng)的后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犯由可以用來形容因為自己的過錯而受到責備或處罰的情況。例如,當一個學(xué)生因為沒有完成作業(yè)而被老師批評時,可以說他犯了由。又如,當一個員工因為工作失誤而被上級訓(xùn)斥時,也可以說他犯了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平津侯列傳》記載了一個故事,故事中有一個叫孟嘗君的人,他是一個有才華的國君。有一天,孟嘗君聽到了一首著名的歌曲,感覺非常喜歡,于是就派人去找唱這首歌的人。結(jié)果,他找到了唱這首歌的人,但是卻發(fā)現(xiàn)這個人已經(jīng)死了。孟嘗君非常生氣,于是把歌曲的作者找來,責備他為什么不唱給自己聽。歌曲的作者解釋說,他死了,所以不能再唱給孟嘗君聽了。孟嘗君聽后非常后悔,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于是就說了一句“犯由”。這個故事成為了“犯由”的來源。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犯由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犯”是動詞,表示犯罪、犯錯誤;“由”是名詞,表示原因、緣故。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遲到而犯了由,被老師批評了一頓。
2. 這個員工因為工作失誤而犯了由,被上級警告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的方式記憶犯由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犯了錯誤后,面對責備或懲罰時的表情和心情,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xué)習(xí)其他與責任和錯誤相關(guān)的成語,如“自作自受”、“自食其果”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我因為忘記背課文而犯了由,被老師批評了。
2. 初中生:我因為抄襲作業(yè)而犯了由,被老師罰了寫檢討。
3. 高中生:我因為考試作弊而犯了由,被學(xué)校開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