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肉
基本解釋
飛禽。 漢 揚雄 《太玄·唐》:“明珠彈于飛肉,其得不復。” 范望 注:“飛肉,禽鳥也。”《漢書·中山靖王劉勝傳》:“叢輕折軸,羽翮飛肉。”
成語(Idiom):飛肉 (fēi ròu)
發音(Pronunciation):fēi r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被人分割或割取肉體上的一部分,比喻被人剝削、掠奪或損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飛肉”源自于《左傳·哀公十一年》:“食肉而無魚,食魚而無肉。”原意是指吃肉時沒有魚,吃魚時又沒有肉,形容貧困潦倒。后來,這個成語引申為被人剝削、掠奪或損害,比喻被人利用、損害個人利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被人剝削、掠奪、損害個人利益的情況。可以用于描述社會不公、職場競爭、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問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史書,記錄了春秋時期的歷史和政治事件。其中的《哀公十一年》一章,描述了一個貧困的人在饑荒時期吃不到魚也吃不到肉的情景。這個故事后來被引申為成語“飛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第一個字“飛”表示迅速、突然,第二個字“肉”表示肉體。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公司的老板總是剝削員工,讓他們感覺像是飛肉一樣。
2.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職場上,有時候你會感覺自己像是飛肉,被人利用而沒有得到回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迅速地割取肉體上的一部分,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被剝削、損害相關的成語,例如“割席斷交”、“割袍斷義”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之間的友誼就像是飛肉一樣,一起玩耍的時候開心,但是有時也會互相傷害。
2. 初中生:在學校里,有些同學會利用其他同學的弱點來欺負他們,讓他們感覺像是飛肉一樣。
3. 高中生:在職業規劃的過程中,有時候我們需要做出一些犧牲,但是不能讓自己變成飛肉,要保護好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