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案門
成語(Idiom):稿案門(gǎo àn mén)
發音(Pronunciation):gǎo àn m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公文、奏章等文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文書、公文的門戶,也泛指文書、公文的處理、審查、審理之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公文處理的地方,也可以用來形容處理公文、奏章等事務的過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刺客列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秦始皇時期,一位名叫李斯的官員,因為在處理公文時不按照規定的程序,被人告發。秦始皇聽聞此事,便派人去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李斯在處理公文時,總是將公文放在門外,等待別人來處理。因此,李斯被指責為"不敬",并被秦始皇處以死刑。從此以后,人們用“稿案門”來形容處理公文的地方。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為“稿案門”,沒有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稿案門上工作了十年,對公文處理有著豐富的經驗。
2. 這個部門的稿案門效率很高,處理公文的速度很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稿案門”看成一個門戶,代表處理公文的地方,可以通過想象門戶上貼滿了各種公文來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古代文書、公文處理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政府機構的運作方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我想問一下,稿案門是什么意思?
2. 初中生:我們學校的辦公室就是一個大的稿案門。
3. 高中生:政府機關里的稿案門處理公文的效率很高。
4. 大學生:我在實習時,負責處理稿案門的工作,學到了很多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