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友
基本解釋
(1).指 周文王 四個親信大臣 南宮括 、 散宜生 、 閎夭 、 太顛 。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六:“ 文王 四友: 南宮括 、 散宜生 、 閎天 、 太顛 。”一說 太顛 作 太公望 。見《圣賢群輔錄》卷上。《詩·大雅·文王序》 孔穎達 疏引《殷傳》云:“ 西伯 得四友獻寶,免於虎口而克 耆 。”
(2).指 孔子 四個學生 顏淵 、 子貢 、 子張 、 子路 。《孔叢子·論書》:“ 孔子 曰:‘吾有四友焉。自吾得 回 ( 顏淵 )也,門人加親,是非胥附乎?自吾得 賜 ( 子貢 )也,遠方之士日至,是非奔輳乎?自吾得 師 ( 子張 )也,前有光,后有輝,是非先后乎?自吾得 仲由 ( 子路 )也,惡言不至於門,是非御侮乎?’”一說四友中或有 子夏 。 晉 陶潛 《與子儼等疏》:“ 子夏 有言曰:‘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四友之人親受音旨,發斯談者,將非窮達不可妄求,壽夭永無外請故耶?”
(3).指四位相知的朋友。如《三國志·吳志·孫登傳》以 諸葛恪 、 張休 、 顧譚 、 陳表 為太子 孫登 四友;《晉書·王澄傳》以 王敦 、 謝鯤 、 庾敳 、 阮修 為 王衍 四友;《南齊書·褚炫傳》以 褚炫 、 劉俁 、 謝朏 、 江斅 為四友;《新唐書·文藝傳上·杜審言》以 崔融 、 李嶠 、 蘇味道 、 杜審言 為“文章四友”。
(4).借指文房四寶,即筆、墨、紙、硯。 宋 謝翱 《文房四友嘆》:“兵后四友流落,有訪而得之者,則頂禿足折,笏碎幅裂。”
成語(Idiom):四友(sì yǒu)
發音(Pronunciation):sì y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四個互相友愛、互相幫助的朋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四友指的是互相友愛、互相幫助的四個朋友。這個成語強調了友誼和團結的重要性,表達了人們應該互相幫助、關心和支持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四友常用于形容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群體或團隊。也可以用來形容四個人之間的友誼關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四友最早出現在《左傳·哀公十五年》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叫季友的人,他與孔子、顏回、子路三人結為好友,四人互相扶持,共同學習和進步。后來,這個成語就被用來形容四個互相友愛、互相幫助的朋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友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別是“四”和“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四個人一直是四友,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2. 這個團隊的成員真是四友,大家團結一心,共同完成了任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四友”這個成語與四個人的圖像結合起來記憶。可以想象四個朋友手牽手,互相支持和幫助,形成一個緊密的圈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左傳》中的故事,深入理解四友的含義和重要性。還可以學習其他與友誼、團結相關的成語,如“三人成虎”、“兄弟鬩墻”。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四個人是四友,一起玩耍,互相幫助。
2. 初中生:班級里的四個人都非常團結,我們就像四友一樣,共同進步。
3. 高中生:我們四個朋友一直都是四友,互相支持和鼓勵,一起追求夢想。
4. 大學生:我們四個同學從大一開始就成為了四友,我們一起度過了美好的大學時光,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