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知書明理
發音(Pronunciation):zhī shū míng l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有文化修養,懂得禮儀和道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知:懂得;書:指書本知識;明:明白;理:道理。意思是指一個人既懂得書本知識,又明白道理,有良好的品德和修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有學問、有才智,懂得禮儀和道德,做事有分寸,有修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鄭眾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漢朝時,鄭國公主嫁給了匈奴的單于。在匈奴部落中,鄭公主表現出了她高尚的品德和深厚的文化修養,深得匈奴人的敬重。后來,鄭公主的兒子成為了匈奴的單于,他的治理以知書明理為準則,使匈奴國強盛起來。知書明理這個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中衍生而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個漢字組成的固定搭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不僅學問淵博,而且知書明理,是個德才兼備的人。
2. 她舉止得體,待人有禮,真是一個知書明理的女孩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成語拆解成四個字的含義來記憶,知書即懂得書本知識,明理即明白道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的經典文化和哲學,了解更多有關禮儀和道德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努力學習,將來成為一個知書明理的人。
2. 初中生:我們班的班長是一個知書明理的學生,大家都很尊敬他。
3. 高中生:在大學面試中,知書明理是很重要的素質。
4. 大學生: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應該不僅要有知識,還要具備知書明理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