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風
基本解釋
(1).大風;烈風。《莊子·齊物論》:“泠風則小和,飄風則大和,厲風濟,則眾竅為虛。” 成玄英 疏:“厲,大也,烈也。” 唐 慧皎 《高僧傳·犍陀勒》:“ 勒 令執袈裟角,唯聞厲風之響,不復覺倦,須臾至寺。”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禨祥·郊壇大風》:“次晨厲風震蕩,從官辟易,至不能成禮而罷。”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故其平生,如狂濤,如厲風,舉一切偽飾陋習,悉與蕩滌。”
(2).指西北風。《呂氏春秋·有始》:“西北曰厲風。”
(3).喻以高尚的行為激勵影響。《隸釋·漢孝廉柳敏碑》:“君清節儉約,厲風子孫。”
即癘風。中醫病名,麻風病。《素問·風論》“癘者,有榮氣熱胕,其氣不清,故使其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風寒客於脈而不去,名曰癘風,或名曰寒熱” 唐 王冰 注:“始為寒熱,熱成曰厲風。”
成語(Idiom):厲風
發音(Pronunciation):lì f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風勢強勁猛烈。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厲風是由“厲”和“風”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厲指猛烈、嚴厲,風指大風。厲風的基本含義是形容風勢強勁猛烈,也可以用來形容某種力量、趨勢或影響具有強大的威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厲風一般用于形容風勢非常強大,可以用來形容自然界的大風,也可以用來形容某種力量或趨勢的強勁發展。例如,“厲風勁吹,樹木被吹得搖擺不定。”或者“厲風將帆船吹得迅猛前進。”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厲風的故事起源于《史記·韓非子列傳》。故事中,韓非子向趙王舉薦了一位能夠治理國家的人才,但趙王卻不重視。韓非子告訴趙王,這位人才就像厲風一樣,能夠推動國家的發展,但如果不重視他,就像對待大風一樣,會帶來災難。這個故事形象地說明了厲風的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由形容詞“厲”和名詞“風”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雷雨過后,厲風猛烈地吹來,樹枝被吹得搖擺不定。
2. 這部電影像厲風一樣,在全國掀起了觀影熱潮。
3. 厲風暴雨中,勇敢的消防隊員沖進火場,救出了被困的居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成語“厲風”。可以想象一陣猛烈的大風吹過,樹木被吹得搖擺不定的場景,從而記住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風相關的成語,如“風雨如晦”、“風馳電掣”等,從而擴展對成語的學習。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今天外面的厲風吹得我都嚇到了。
2. 初中生(13-15歲):這部電影像厲風一樣,掀起了觀影熱潮。
3. 高中生(16-18歲):厲風吹襲,樹木被吹得搖擺不定,景色非常壯觀。
4. 大學生及以上:厲風暴雨中,勇敢的消防隊員沖進火場,救出了被困的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