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點
基本解釋
◎ 出發點 chūfādiǎn
(1) [starting point;springboard]∶起點
(2) [focus of attention;object in mind]∶最主要的動機或著眼點
近義詞
反義詞
英文翻譯
1.starting point; point of departure; origin; jumping-off point; departure point
詳細解釋
旅程的起點。常用以比喻考慮問題的基點。 毛澤東 《整頓黨的作風》:“每一個黨員,每一種局部工作,每一項言論或行動,都必須以全黨利益為出發點,絕對不許可違反這個原則。” 老舍 《四世同堂》三四:“對 瑞宣 、 金三爺 和 四大媽 的照應與服侍,他很感激。可是,他的思想卻沒以感激他們為出發點,而想怎樣酬答他們。” 魏巍 《東方》第二部第九章:“我在考慮他寫這封信的出發點是什么。”
成語(Idiom):出發點
發音(Pronunciation):chū fā di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出發點指的是行動或思考的起點,即決策或行為的根本原則或動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出發點是指一個人在決策或行動之前所考慮的根本原則或動力。它是行動的起點,決定了行動的方向和目標。出發點關乎一個人的價值觀、目標和動機,它可以體現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出發點常常用于描述一個人的決策或行為的根本原則。它可以用來評價一個人的動機或行動是否正當和合理。在工作場合中,我們可以用出發點來評估一個團隊或組織的決策是否符合其核心價值觀。在個人生活中,我們可以用出發點來思考自己的決策是否符合自己的價值觀和目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出發點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游》這篇文章中。文章中描述了一個人通過修身養性,以達到心靈自由的境界。其中提到了“以道佐人主者,不以人主人”,意思是一個人的行為應該以道德和原則為出發點,而不是以人的私利為出發點。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出發點應該是高尚的、符合道德的,而不是以個人私利為中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出發點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出發”和“點”兩個詞組成。其中,“出發”表示行動的起點,“點”表示一個點,引申為根本原則或動力。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出發點是為了幫助別人,而不是謀取個人利益。
2. 在做決策的時候,我們要考慮到公司的長遠利益,這是我們的出發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個交叉路口,每條路都代表一個出發點。選擇正確的出發點,才能找到正確的方向和目標。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出發點相關的成語,比如“思考出發點”、“行動出發點”等。也可以學習與決策和行動相關的名人名言,深入理解出發點的重要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天上學的出發點是為了學到更多的知識。
2. 初中生:我參加社會實踐的出發點是為了增長見識和鍛煉自己。
3. 高中生:我選擇這個專業的出發點是為了將來能夠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4. 大學生:我考研的出發點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學術能力和進一步深造。
5. 職場人士:我辭職的出發點是為了尋找更好的發展機會和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