隕踣
成語(Idiom):隕踣(yǔn mó)
發(fā)音(Pronunciation):yǔn m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英勇而又犧牲的死亡,形容為正義而奮斗的人士在戰(zhàn)斗或追求目標的過程中不幸喪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隕,指星辰墜落;踣,指倒地而死。成語“隕踣”用來形容為了正義事業(yè)而英勇奮斗的人在戰(zhàn)斗或追求目標的過程中不幸犧牲的情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為了理想、信仰、國家等正義事業(yè)而英勇奮斗的人在戰(zhàn)斗或追求目標的過程中不幸犧牲的情況。特別適用于描述軍人、烈士、英雄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二十二年》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魯國宰相管仲為了保護國君而英勇戰(zhàn)斗,最終不幸戰(zhàn)死的故事。由此衍生出成語“隕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隕踣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名詞“隕”和動詞“踣”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為了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許多革命烈士隕踣在戰(zhàn)斗的前線。
2. 他是一位為正義事業(yè)而英勇奮斗的英雄,最終在保護他人時隕踣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隕踣”與英雄犧牲的場景,形成圖像記憶。也可以將“隕踣”與“英勇犧牲”這幾個關鍵詞進行反復默寫,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英雄主義、犧牲精神相關的成語和故事,如“大公無私”、“舍生取義”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的爺爺是一位退伍軍人,他告訴我很多關于隕踣的故事。
2. 初中生(13-15歲):我們要銘記那些為國家繁榮而隕踣的英雄。
3. 高中生(16-18歲):在歷史課上,老師講述了許多為理想信仰而隕踣的故事,讓我深受感動。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在社會上,有很多為了正義事業(yè)而隕踣的人,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