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將
基本解釋
逃亡的將領。《史記·孟嘗君列傳》:“ 秦 亡將 呂禮 相 齊 ,欲困 蘇代 。”《漢書·陳平傳》:“﹝ 平 ﹞度 河 ,船人見其美丈夫,獨行,疑其亡將。”
抑或,還是。 漢 王充 《論衡·亂龍》:“ 匈奴 敬畏 郅都 之威,刻木象 都 之狀,交弓射之,莫能一中。不知 都 之精神在形象邪?亡將 匈奴 敬畏精神在木也?” 漢 王充 《論衡·定賢》:“不知 壽王 不得治 東郡 之術邪?亡將 東郡 適當復亂,而 壽王 之治偶逢其時也?”
成語(Idiom):亡將(wáng jiàng)
發音(Pronunciation):wáng ji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戰爭中被敵方所俘虜的將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亡將一詞來源于古代戰爭,指的是在戰斗中被敵方俘虜的將領。亡將一詞中的“亡”表示被敵方所控制,沒有自由,而“將”則指的是軍隊的領導者。亡將一詞用來形容一個被敵方所俘虜的將領,暗示其失去自由和統帥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亡將一詞常用于形容某個人在某種情況下完全被對方控制,喪失了主動權和自由。例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被某個團體或組織完全操縱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被某個強勢個體或勢力所控制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亡將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的兵書《孫子兵法》中。在這本兵書中,孫子將軍通過對戰爭的研究和總結,提出了許多關于作戰策略和戰術的觀點。其中,亡將一詞被用來形容被俘虜的將領,強調了在戰爭中被敵方俘虜的將領所面臨的困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亡將是一個二字成語,其中的“亡”和“將”分別表示被敵方控制和軍隊的領導者。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場競選中,他成了政治上的亡將,完全被對手所操控。
2. 這個公司的創始人最終成了商業上的亡將,被自己的合伙人所驅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亡將”與“被敵方俘虜的將領”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形象的記憶。可以想象一個被束縛的將領,失去了自由和統帥權。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戰爭和軍事有關的成語,例如“兵不厭詐”、“以逸待勞”等,以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在游戲中,他被對方完全控制,成了一個亡將。
2. 初中生(13-15歲):他的計劃失敗后,變成了競爭對手的亡將,完全被對方操控。
3. 高中生(16-18歲):在政治斗爭中,他成了對手的亡將,失去了自由和權力。
4. 大學生及以上:在商業競爭中,他最終成了合伙人的亡將,被驅逐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