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gàn míng fàn yì ㄍㄢˋ ㄇㄧㄥˊ ㄈㄢˋ ㄧˋ干名犯義(干名犯義)
干犯名教和道義。 清 李漁 《奈何天·調美》:“誰想不前不后,剛剛是太老爺的同年。我家相公竟是他的年姪。這樣干名犯義的事,如何做得!”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干名犯義
成語(Idiom):干名犯義
發音(Pronunciation):gàn míng fàn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以名義從事不正當、違法的活動,違背了名譽、道義等規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干,本義為從事、做;名,指名譽;犯,指違反、觸犯;義,指道義、規范。成語意為人以名義從事違法、不正當的行為,違背了名譽和道義等規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某人利用自己的名聲或地位從事違法活動,或者用于批評某人違反名譽和道義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七年》中有一則故事。公子光和管仲是春秋時期齊國的貴族,公子光為了報復管仲,私自派人偷襲了管仲的家人。管仲得知后,命令手下的衛士將公子光抓住,公子光為了逃避罪責,宣稱自己是以國家之名行事,不應被追究。管仲聽后說:“你以名義從事的活動違反了名譽和道義,這是干名犯義。”后來,這個故事中的成語“干名犯義”就成為了一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短語,由“干”、“名”、“犯”、“義”四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以公益事業的名義,實際上卻在干名犯義的勾當。
2. 這家公司以保護環境為名義,卻在干名犯義的污染行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干名犯義”拆分成“干”、“名”、“犯”、“義”四個字,分別理解為從事、名譽、違反、道義。可以通過構建故事情節,將這四個字聯系起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干凈利索”、“干巴巴”等,加深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以義務勞動的名義,卻在干名犯義的事情,不應該這樣做。
2. 初中生:有些人以保護動物的名義,卻在干名犯義的買賣,這是對動物的傷害。
3. 高中生:他們以抗議不公正的名義,卻在干名犯義的暴力行為,這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