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節
基本解釋
(1).猶阻塞。《朱子語類》卷七三:“‘説以行險’, 伊川 之説是也。説則欲進,而有險在前,進去不得,故有止節之義。”
(2).節制,抑制。 章炳麟 《校文士》:“規法 宋 人,而能止節淫濫,時以大言自衛,亦不敢過其情,如 姚鼐 、 梅曾亮 ,則其次也。”
成語(Idiom):止節(zhǐ jié)
發音(Pronunciation):zhǐ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能夠克制自己的欲望,節制自己的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止節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止”意為停止、克制,而“節”則表示節制、約束。合在一起,止節表示能夠停止自己的欲望,克制自己的行為。這個成語強調了個人應當有自律的品質,能夠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行為,不被外界誘惑所左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止節通常用于形容人具有節制欲望和行為的品質。它可以用來贊美那些能夠克制自己,不被外界誘惑所左右的人。此外,止節也可以用來提醒人們要自律,避免沉溺于物質欲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止節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傳》中的一則故事。故事中,晉國有一個叫做止節的人,他具有很高的道德修養和自律能力。他在一次宴會上看到了美味的食物,但他并沒有貪婪地吃下去,而是克制住了自己的欲望。這個故事通過描寫止節的行為,強調了自律的重要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止節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面對困難時能夠止節自己的情緒,保持冷靜。
2. 她能夠止節自己的購物欲望,不亂花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止節這個成語與“克制欲望”、“自律”等概念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同時,可以嘗試用這個成語造句,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自律、節制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自律不息”、“克己奉公”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學會止節自己的游戲時間,多花時間學習。
2. 初中生:他在面對誘惑時能夠止節自己的購物欲望,不亂花錢。
3. 高中生:為了考上理想的大學,我必須止節自己的娛樂時間,更加努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