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
基本解釋
[釋義]
(1) (名)基本義:人之常情。不近人情。(作賓語)
(2) (名)情面。托人情。(作賓語)
(3) (名)恩惠;情誼。
(4) (名)指禮節應酬等習俗。
(5) (名)禮物。
[構成]
偏正式:人(情
近義詞
英文翻譯
1.(人之常情) human feelings; human sympathy; sensibilities
2.(情面) human relationship
3.(恩惠) favour
4.(禮物) gift; present
詳細解釋
◎ 人情 rénqíng
(1) [reason]∶人的感情;人之常情
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世說新語·自新》
(2) [human relationship]∶情面;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
(3) [favor]∶恩惠,情誼
做個人情
(4) [gifts]∶贈品、禮品
送人情
忙又引了拜見賈母,將人情土物各種酬獻了。——《紅樓夢》
(1).人的感情。《禮記·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史記·太史公自序》:“人情之所感,遠俗則懷。”《新唐書·楊瑒傳》:“帝封 太山 ,集樂工山下,居喪者亦在行。 瑒 謂起苴絰使和鐘律,非人情所堪,帝許,乃免。”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徐懋庸作<打雜集>序》:“那里能夠及得這些雜文的和現在切貼,而且生動,潑剌,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
(2).人之常情。指世間約定俗成的事理標準。《莊子·逍遙游》:“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 漢 王粲 《登樓賦》:“人情同於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 宋 歐陽修 《相州晝錦堂記》:“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此人情之所榮,而今昔之所同也。”《古今小說·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大抵婦人家勤儉惜財,固是美事,也要通乎人情。” 瞿秋白 《餓鄉紀程》三:“生活困難,心緒惡劣,要想得親近人的慰藉,這也是人情。”
(3).人心,眾人的情緒、愿望。《后漢書·皇甫規傳》:“而災異猶見,人情未安者,殆賢遇進退,威刑所加,有非其理也。”《北齊書·盧文偉傳》:“善於撫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頗得人情。” 宋 葉適 《淮西論鐵錢五事狀》:“近歲私鑄鐵錢散漫 江 淮 ,公私受弊,人情搖動。”《續資治通鑒·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 世宗 時, 史超 敗於 石嶺關 ,人情震恐,故師還。” 清 方文 《初晴》詩:“久雨初晴候,人情分外歡。”
(4).人與人的情分。 唐 韓愈 《縣齊有懷》詩:“人情忌殊異,世路多權詐。” 宋 陸游 《舟中口占》:“業力頓消知學進,人情愈薄喜身輕。” 寧調元 《燕京雜詩》之五:“人情葉葉都如此,世路悠悠古所難。”
(5).民情;民間風俗。《史記·李斯列傳》:“且 趙君 為人精廉彊力,下知人情,上能適朕,君其勿疑。” 宋 范仲淹 《奏邊上得力材武將佐等第姓名事》:“善撫馭,得 藩 漢 人情。” 清 李漁 《巧團圓·試艱》:“平時做慣貿易,走過江湖,把山川、形勢、人情、土俗都看在眼里。”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對于 匈奴 的風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
(6).情面;交情。《朱子語類》卷一三四:“若説是 蘇秦 怕 秦 來敗從,所以激 張儀 入 秦 ,庶 秦 不來敗從,那 張儀 與你有甚人情?”《金瓶梅詞話》第六七回:“也不來走走兒,今日還來説人情。” 清 李漁 《奈何天·計左》:“人情留一綫,日后好相見。” 曹禺 《日出》第二幕:“我要硬成一塊石頭,決不講一點人情,決不可憐人。”
(7).指應酬,交際往來。 元 關漢卿 《魯齋郎》第三折:“父親、母親人情去了,這早晚敢待來也。”《紅樓夢》第六八回:“一日少説,大事也有一二十件,小事還有三五十件。外頭從娘娘算起,以及王公侯伯家,多少人情客禮,家里又有這些親友的調度。” 清 沉復 《浮生六記·坎坷記愁》:“處家人情,非錢不行。” 老舍 《駱駝祥子》二十:“不但是出了錢,他還親自去吊祭或慶賀,因為明白了這些事并非是只為糟蹋錢,而是有些必須盡到的人情。”
(8).饋贈;禮物。《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你這廝許了我人情又不還,我怎的不打你?”《元典章新集·刑部·禁騷擾》:“近年以來,內外諸衙門指與上司官員慶賀饋一切人情或私相追往,公然於所轄官吏俸鈔科取。”
成語(Idiom):人情(rén qíng)
發音(Pronunciation):rén q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和關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人情是指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情感和關系。它強調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相互幫助,代表了人際關系中的親情、友情、愛情等各種情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人情常用于描述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相互關系,可以用來形容親情、友情、愛情等不同的人際關系。它在日常生活和文學作品中都有廣泛應用,可以用于表達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互助和理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人情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文化和哲學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情被視為人與人之間的重要紐帶,強調了人際關系的重要性。人情的概念也貫穿了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和哲學思想,成為了中國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人情是一個兩個字的成語,由“人”和“情”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朋友的人情很多,經常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2. 在這個困難的時刻,我們應該互相幫助,彼此之間要有人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人情相關的故事或生活經歷來記憶這個成語。例如,可以想象一個人在困難的時候得到了朋友的幫助,彼此之間產生了深厚的感情,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人情,還有許多與人際關系和情感相關的成語,如親情、友情、愛情等。可以進一步學習這些成語,擴展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我的同學之間有很好的人情,我們經常一起玩耍。
2. 初中生:他在學校里幫助了我很多,我們之間有著深厚的人情。
3. 高中生:在高中的三年里,我和我的朋友們建立了很多珍貴的人情。
4. 大學生:大學期間,我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們之間的人情非常重要。
5. 成年人:在職場上,建立良好的人情關系對事業發展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