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善局
成語(Idiom):積善局
發音(Pronunciation):jī shàn j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通過長期積累善行而形成的良好習慣或善良的局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積善局源自《論語·衛靈公》中的一句話:“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币鉃樯屏嫉娜俗⒅氐懒x,而不是追求私利。積善局強調通過一次次的善行積累,可以形成善良的習慣和良好的局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夸獎一個人長期以來的善行和善良品質,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集體或社會形成的善良氛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論語·衛靈公》中,孔子對于衛靈公的提問回答:“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這句話后來演變成成語“積善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積善”和“局”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多年來一直積善為本,所以受到了大家的尊敬。
2. 這個社區形成了一個積善局,居民之間互相幫助,和諧共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積善局”與“積累善行”聯系起來進行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孔子的思想和《論語》的內容,以深入理解“積善局”的含義和背后的道德觀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每天幫媽媽收拾房間,這樣我也能形成一個積善局。
2. 初中生:我們班級經常組織公益活動,幫助貧困地區的孩子,我們想讓整個學校形成一個積善局。
3. 高中生: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善行,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為社會形成一個積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