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篇
基本解釋
(1). 漢武帝 《秋風辭》中有“秋風起兮白云飛”之句,后因以“白云篇”稱帝王的詩作。 宋 蘇軾 《集英殿秋宴教坊詞致語口號》:“菊有芳兮蘭有秀,從臣誰和《白云篇》?”
(2). 晉 隱士 陶潛 《和郭主簿》詩中有“遙遙望白云”之句,后因以“白云篇”稱隱士之詩。 唐 郎士元 《馮翊西樓》詩:“ 陶令 好文嘗對酒,相招一和《白云篇》。”
(3). 南朝 齊 謝朓 《拜中軍記室辭隨王箋》詩中有“白云在天, 龍門 不見”之句,后因以“白云篇”喻思念親人之作。 明 何景明 《新色寺與諸生留別》詩:“去國已違丹壑志,望鄉空賦《白云篇》。”
成語(Idiom):白云篇
發音(Pronunciation):bái yún pi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文學作品或文章的篇章,比喻文采優美、意境深遠的作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白云篇是由“白云”和“篇”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白云指的是輕盈飄逸的云彩,篇則表示文章的一部分。白云篇的基本含義是指文學作品或文章的篇章,形容其文采優美、意境深遠。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文學作品、文章或者其他藝術作品的優美和高雅。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優雅、文采飛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白云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紅樓夢》。《紅樓夢》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被譽為中國古代小說的巔峰之作。小說中有一段描寫賈寶玉夢游到西湖的場景,其中有一句描述:“白云雖是無心語,故向人間語轉。那日賈寶玉見了,便是一篇白云篇。”這句話形象地描繪了白云篇的美麗和意境深遠,從而使這個成語流傳至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白云 + 篇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篇文章真是一篇白云篇,文采優美,意境深遠。
2. 他的詩詞作品總是能夠寫出一篇白云篇,給人以美的享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白云篇”與美麗的云彩聯系起來,想象云彩輕盈飄逸的樣子,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了解更多優美的篇章和意境深遠的作品。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讀一篇篇白云篇的童話故事。
2. 初中生: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篇白云篇的作文,要求我們用優美的語言寫一些感人的故事。
3. 高中生:這本詩集中的每一首詩都是一篇白云篇,讀起來讓人陶醉。
4. 大學生:我最喜歡的作家的小說都是一篇篇白云篇,讀起來讓人沉浸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