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型
基本解釋
同“ 儀刑 ”。1.做楷模,做典范。《元典章·禮部三·祭祀》:“已上係自古忠義直烈,儀型后世,贊揚風化者,故歷代載於祀典。” 清 曾國藩 《送唐先生南歸序》:“考乎其從游之徒,則踐規蹈矩,儀型鄉國。”
(2).楷模;典范。 宋 蘇軾 《次韻張安道讀杜詩》:“簡牘儀型在,兒童箋刻勞。今誰主文字,公合把旌旄。” 明 薛蕙 《送楊石齋》詩:“事業存鐘鼎,儀型照簡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軍次實錄序》:“故凡其意之所及,筆之所書,無不誠心佩服,奉為儀型。”
(3).儀容。 宋 蘇軾 《滕達道挽詞》之二:“骯臟儀型在,驚呼歲月遒。” 清 李長盛 《過史公墓》:“途過丞相墓,再拜想儀型。正氣經天地,孤忠貫日星。”
成語(Idiom):儀型(yí xíng)
發音(Pronunciation):yí x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儀態莊重,舉止端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儀型是由“儀”和“型”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儀指的是人的儀態,即舉止、行為的規范和莊重;型指的是形狀、外貌。儀型一詞形容一個人的儀態莊重,舉止端正,外表端莊大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儀型一詞常用于形容人的儀表儀態,通常用于正式場合,比如會議、演講、接待客人等。也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的整體形象或外貌,表示端莊大方、莊重莊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儀型的故事并不明確,但這個成語的意思和字面上的意思相符,形容人的儀態莊重,舉止端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儀型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儀型莊重,舉止大方,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在重要場合,我們要注意保持儀型,展現出良好的形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一個好的記憶技巧是將成語的意思與一個具體的形象聯系起來。對于儀型這個成語,你可以想象一個穿著整齊、舉止莊重的人,他的外表和舉止都符合社會規范,展現出一種端莊大方的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想進一步學習成語和提升自己的漢語水平,可以閱讀成語故事書籍或參加相關的漢語學習課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教我們要保持儀型,不能在課堂上亂動。
2. 初中生:參加班級活動時,同學們都要注意儀型,展現出良好的形象。
3. 高中生:作為學生干部,我們要以身作則,保持儀型,給其他同學樹立榜樣。
4. 大學生:在求職面試中,儀型是很重要的,要給面試官留下良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