誥辭
誥辭(gào cí)
發音:gào cí
基本含義:古代帝王發布的詔書或文告。
詳細解釋:誥辭是古代中國帝王發布的一種重要官方文書,用來傳達皇帝的旨意、政策或對某些事件的批示。它通常由宮廷的文官撰寫,然后由皇帝親自批準和簽署。誥辭以莊重的語言表達皇帝的意志,體現了帝王權威和統治的象征。
使用場景:誥辭一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經不常使用,但在古代文學作品中仍然可以見到。它可以用來形容正式的公告、命令或聲明,也可以用來形容莊重而有權威的文書。
故事起源:誥辭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春官·大宗伯》中,用來描述古代帝王發布的命令和政令。后來,這個詞逐漸被用來指代帝王的官方文書。在古代,誥辭通常以龍鳳紋飾裝飾,以顯示皇帝的尊貴和權威。
成語結構:誥辭屬于名詞短語,由“誥”和“辭”兩個字組成。
例句:
1. 皇帝發布了一道誥辭,宣布對叛亂分子進行嚴厲的懲罰。
2. 官方的誥辭宣布了新的政策,引起了社會的廣泛討論。
記憶技巧:可以將“誥辭”拆分為“誥”和“辭”兩個部分記憶。其中,“誥”可以聯想到“皇帝”的意思,而“辭”可以聯想到“文書”的意思。這樣,你就可以記住“誥辭”是皇帝發布的官方文書。
延伸學習:了解更多關于古代中國政府機構和官方文書的知識,可以更好地理解“誥辭”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老師發布了一道誥辭,要求我們按時完成作業。
初中生:在古代,皇帝會發布誥辭來宣布重要的政策和決定。
高中生:誥辭是古代帝王發布的一種官方文書,體現了皇帝的權威和統治。
【版權聲明】 本文為查字典網站原創文章,版權歸查字典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內容。違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