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wèi kě tóng rì ér yǔ ㄨㄟˋ ㄎㄜˇ ㄊㄨㄙˊ ㄖㄧˋ ㄦˊ ㄧㄩˇ未可同日而語(未可同日而語)
謂兩者相差很大,不能相提并論。 宋 蘇軾 《放鶴亭記》:“由此觀之,其為樂未可以同日而語也。” 孫中山 《裁兵宣言》:“漸進之與頓攻,其圖功之利鈍,收效之速緩,昭然未可同日而語。”參見“ 不可同日而語 ”。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未可同日而語
成語(Idiom):未可同日而語
發(fā)音(Pronunciation):wèi kě tóng rì ér y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兩者之間差距極大,無法相提并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源自《左傳》,原文為“未可同年而語”,后來演變?yōu)楝F(xiàn)在的“未可同日而語”。其中,“未可”表示不可,無法;“同日”表示同一天。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兩者之間的差距非常大,無法放在一起比較或提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兩個事物、人或概念之間的差距極大,無法相提并論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各種相差懸殊的事物,如兩個人的智力、能力、地位、財富等方面的差距。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其中記載了魯國的大夫子貢與晏嬰的對話。大夫子貢是孔子的學生,晏嬰是魯國的宰相。有一天,大夫子貢問晏嬰:“我聽說你很聰明,能否與你同年而語?”晏嬰回答說:“未可同年而語。”后來,人們將這個回答演變?yōu)楝F(xiàn)在的成語“未可同日而語”。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未可 + 同日 + 而 + 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小學生的畫功和大師級畫家的水平未可同日而語。
2. 他們的收入差距太大了,簡直是未可同日而語。
3. 這兩個球隊的實力差距太大,根本未可同日而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的結(jié)構(gòu)拆分,分別記憶“未可”、“同日”和“而語”的意思。同時,可以通過與其他類似的成語對比,加深記憶,例如“不可同日而語”表示兩者相差懸殊,也可以使用類似的記憶方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意義的成語,如“不可同日而語”、“天壤之別”等,加深對比和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數(shù)學成績和班上的第一名差距太大了,簡直是未可同日而語。
2. 初中生:他的籃球水平和NBA球員的水平未可同日而語。
3. 高中生:我的英語口語和老師的水平差距太大,根本未可同日而語。
4. 大學生:我的專業(yè)知識和研究生的深度未可同日而語。
5. 成年人:我們公司的規(guī)模和國際大企業(yè)的規(guī)模未可同日而語。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qū)δ兴鶐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