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黜衣縮食
發音(Pronunciation):chù yī suō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因生活困苦而節衣縮食,過著窮苦的日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黜衣縮食是由“黜”、“衣”、“縮”、“食”四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黜”意為廢除、革除;“衣”指衣物;“縮”指收縮、減少;“食”指食物。成語的意思是指因生活貧困而節衣縮食,過著極其節儉的日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生活困苦、貧窮的情況。可以用來描述個人生活困苦的經歷,也可以用來形容社會上貧富差距大、貧困人口眾多的現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根據史書記載,黜衣縮食這個成語最早出自于《左傳·哀公十八年》。當時,魯國的哀公為了減輕國家的負擔,自己過著非常簡樸的生活,節衣縮食,以身作則。這個故事傳承下來,成為了形容節儉、勤儉節約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黜”、“衣”、“縮”、“食”四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家境貧寒,一直黜衣縮食過日子。
2. 在經濟困難時期,我們都要學會黜衣縮食,過上簡樸的生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把自己的衣服收縮得非常緊,同時只吃非常少的食物,以應對生活困苦的情況。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節儉、貧困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節衣縮食”、“衣食無憂”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境貧困,但是我會黜衣縮食,好好學習,爭取將來改變生活。
2. 初中生: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不要浪費資源,要學會黜衣縮食。
3. 高中生:社會上貧富差距大,很多人都在黜衣縮食,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