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辱
成語(Idiom):敗辱(bài rǔ)
發音(Pronunciation):bài r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遭受侮辱、失去尊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敗辱指遭受侮辱和損害自尊心,失去了原有的尊嚴和威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受到侮辱、被人羞辱、丟失面子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個人、團體或國家在某種情況下遭受到的恥辱和損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記載了一個故事。春秋時期,齊國國君僖公派遣使臣去晉國拜見晉國君主,晉國君主卻將使臣關在牢房中,使臣被侮辱和虐待,最終被釋放。使臣回到齊國后,向國君訴說了自己的遭遇,齊國國君聽后非常憤怒,宣布要為使臣報仇。這個故事成為了“敗辱”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眾人面前遭受了巨大的敗辱。
2. 這次演講失敗了,給自己帶來了巨大的敗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敗辱”與“被打敗”或“丟失尊嚴”這些概念聯系起來,聯想到受到侮辱和失去尊嚴的情況,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敗辱”相關的成語,如“自卑”、“失面子”等,進一步豐富對于這一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想被同學們嘲笑,那樣會很敗辱。
2. 初中生:他在考試中被老師當眾批評,感覺非常敗辱。
3. 高中生:他在籃球賽上被對手虐得很慘,這是一次徹底的敗辱。
4. 大學生:在面試中被面試官質疑自己的能力,讓我感到很敗辱。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