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邪
基本解釋
三種邪惡的事。所指隨文而異。《晏子春秋·外篇下二》:“今品人飾禮煩事,羨樂淫民,崇死以害生,三者圣王之所禁也。賢人不用,德毀俗流,故三邪得行于世。”《荀子·王霸》:“大國之主也,而好見小利,是傷國也。其於聲色、臺榭、園囿也,愈厭而好新,是傷國。不好修政其所以有,啖啖常欲人之有,是傷國。三邪者在匈中,而又好以權謀傾覆之人斷事其外,若是則權輕名辱,社稷必危,是傷國者也。”
成語(Idiom):三邪
發(fā)音(Pronunciation):sān x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三種邪惡的行為或思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邪是由“三”和“邪”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三”表示數(shù)量,意味著多個;“邪”表示邪惡、不正當?shù)男袨榛蛩枷搿H爸傅氖侨N邪惡的行為或思想同時存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邪常用于形容某個人或某個群體具有多種邪惡行為或思想,暗示其道德敗壞、不值得信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三邪的故事并不多見,但可以通過理解“三”和“邪”的含義來推測其來源。在中國文化中,數(shù)字“三”有時被視為一個較大的數(shù)量,表示多個或多種。而“邪”表示不正當或邪惡的行為或思想。因此,將這兩個字組合在一起,形成“三邪”,用來形容多種邪惡行為或思想同時存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邪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人心思古怪,居然具備了貪婪、狡猾和殘忍三邪的特點。
2. 這個組織的領導層被曝光存在貪污、權力濫用和欺詐等三邪行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三邪”與其含義聯(lián)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將“三”想象為三個邪惡的行為或思想,如貪婪、狡猾和殘忍。同時,可以嘗試使用聯(lián)想法,將“三邪”與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進行對比和聯(lián)想,以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三邪”相關的成語,如“三心二意”、“三教九流”等。這些成語都與數(shù)量和描述有關,可以幫助擴展對“三邪”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班上有些同學總是作弊、欺負別人和說謊,真是三邪。
2. 初中生:我覺得那個小偷除了偷竊還有其他兩種邪惡行為,可以說是三邪。
3. 高中生:這個政府官員涉嫌受賄、濫用職權和隱瞞事實,真是三邪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