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間
成語(Idiom):隔靴搔癢(gé xuē sāo yǎng)
發音(Pronunciation):gé xuē sāo y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對癥藥只解決表面問題,不能根本解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隔靴搔癢這個成語來源于《漢書·李廣傳》中的故事。故事說李廣是漢代時的一位將軍,他很聰明但行事有時缺乏思考。有一天,有人告訴他有一種草藥可以治療腳上的疾病,于是李廣就把藥涂在了靴子上。結果,他的腳上的病并沒有治好,反而因為藥涂在靴子上引起了更嚴重的感染。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隔著靴子搔癢是無法治愈疾病的,只有直接解決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困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對問題的處理方法不徹底,只解決表面問題而不解決根本問題的情況。比如,一個人在工作中只是臨時修補問題,而不去找出問題的根源,那么可以說他只是隔靴搔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故事起源于《漢書·李廣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隔靴(gé xuē)搔癢(sāo yǎng)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只是臨時處理問題,沒有解決根本原因,這就像隔靴搔癢。
2. 這個政策只是暫時緩解了問題,但沒有解決根本,就像隔靴搔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穿著靴子,然后感覺到腳上發癢,但無法直接搔到,只能隔著靴子搔癢的情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解決問題相關的成語,比如“對癥下藥”、“根治”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昨天在夢里被蚊子咬了好多次,醒來后一直覺得隔靴搔癢,好癢啊!
2. 初中生:老師只是給我們講了題目的解題方法,但沒有解釋為什么這么做,感覺有點像隔靴搔癢。
3. 高中生:政府在環保問題上只是采取了一些臨時的措施,沒有解決根本問題,真是隔靴搔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