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
基本解釋
◎ 禮記 Lǐjì
[Li Ji(Book of Rites)] 中國儒家經典之一。是戰國至漢初儒家禮儀論著的總集。內容包括禮制和儒家哲學兩部分,為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文物制度、典禮、祭祀、教育、音樂和儒家學說的重要參考書?!?a href="/r_ci_58d1eed5454391b69e018cee266e33d7/" target="_blank">漢書·藝文志》著錄131篇,西漢戴德刪為85篇,名《大戴禮記》。他的侄子戴圣又刪為49篇,名《小戴禮記》,收入“十三經”中。其中《中庸》、《大學》、《禮運》等篇是儒家重要的哲學著作,對后世影響很大
英文翻譯
1.The Book of Rites
詳細解釋
亦稱《小戴禮記》。儒家經典之一。為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的選集。相傳大都由孔子弟子及其后學所記,由西漢戴圣編纂。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情況、儒家學說和文物制度的參考書。
成語(Idiom):禮記(lǐ jì)
發音(Pronunciation):lǐ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禮記是中國古代經典著作《禮記》的簡稱,也指禮儀和記載禮儀的書籍。在成語中,禮記常用來形容人的言談舉止得體、合乎禮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禮記一詞在成語中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言行舉止符合禮儀規范,有禮貌、有教養。它強調了人們在社交場合中應該遵循的禮儀準則,表達了對他人尊重和關心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禮記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在公共場合或與他人交往時的行為舉止。例如,在工作場合,禮記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員工在與客戶交流時的細致周到、有禮貌的態度。在社交場合,禮記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宴會或聚會上的得體舉止和禮貌待人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禮記》是中國古代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后人整理而成。它是一部記載了中國古代禮儀制度的重要文獻,對于研究中國古代禮儀文化具有重要意義。成語“禮記”借用了《禮記》這本書的名字,以表達人們應該遵守禮儀規范的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禮記是一個主謂結構的成語,主語為“禮”,謂語為“記”。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禮記得體,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在接待外賓時,我們要注意禮記,展現出我們的文化底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成語“禮記”:
1. 關聯記憶:將“禮記”與中國古代經典《禮記》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在閱讀《禮記》時,他的言行舉止都符合禮儀規范。
2. 反義記憶:將“禮記”與不禮貌、不得體的行為相對比,強調了人們在社交場合中應該遵循的禮儀準則。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古代禮儀文化感興趣,可以深入學習《禮記》這本經典著作,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禮儀制度的內容。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遵守學校的禮記,尊敬老師,友善相處。
2. 初中生:作為學生代表,我要在畢業典禮上發言,所以我正在學習禮記,提高自己的演講技巧。
3. 高中生:在大學面試中,我們要展現出自己的禮記,給面試官留下好的印象。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注重自己的禮記,不僅在學術上有所成就,還要有社交能力和人際關系的處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