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噎
基本解釋
氣息哽噎。謂氣得說不出話。《紅樓夢》第五五回:“ 探春 沒聽完,氣的臉白氣噎。” 清 方苞 《書<楊維斗先生傳>后》:“自古處士橫議,其氣燄未有至於斯極者。時 吳門 汪武曹 、 何屺瞻 ,亦好持清議,為之氣噎。”
成語(Idiom):氣噎(qì hē)
發音(Pronunciation):qì h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氣得呼吸困難,喘不過氣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氣噎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因為氣憤到了極點而導致呼吸困難,喘不過氣來的狀態。這個成語主要強調了人在憤怒、氣憤時所產生的一種極度的不適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氣噎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因為極度憤怒而導致呼吸困難的狀態。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遭受不公正待遇后非常憤怒,或者在遇到失望、挫折、委屈等情況下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逍遙游》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一個叫做庖丁的屠夫的故事。庖丁是一個非常熟練的屠夫,他能夠輕松地將牛宰殺。有一天,孔子去拜訪庖丁,看到庖丁的屠刀非常鋒利,切肉如同切泥一樣。孔子問庖丁如何做到如此輕松,庖丁回答說:“我在切割牛的時候,只看到牛的骨頭,不再看到牛的皮肉。我將自己的意識集中在切割上,不讓其他東西干擾。”庖丁的這種心境被人們稱為“庖丁解牛”,后來成為了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專注于某一件事情,不被其他事情所干擾。而“氣噎”的意思則是在這個故事中衍生出來的,形容人因為憤怒到了極點而導致呼吸困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氣噎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這個消息后,氣得差點噎住了。
2. 她遭受了不公正待遇,氣得噎得說不出話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氣噎的發音“qì hē”聯想為“氣呼呼”,表示一個人憤怒到了極點,呼吸困難,喘不過氣來的狀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情緒相關的成語,例如“怒發沖冠”、“怒火中燒”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6-12歲):他被同學捉弄得氣得噎住了。
初中生(13-15歲):考試時出現了問題,他非常氣憤,噎得說不出話來。
高中生(16-18歲):因為被老師誤解,他氣得噎住了,無法解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