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旨
成語(Idiom):簡旨
發音(Pronunciation):jiǎn z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簡明扼要的要點或主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陳述、表達內容的要點或主旨簡明扼要,不冗長啰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文學、演講、寫作等領域,用于指出某個內容的核心要點,或者對文章、演講等進行總結。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漢書·董仲舒傳》中記載了董仲舒的一段經歷。董仲舒是西漢時期的一位儒學家,他曾經到宮廷上講學,皇帝問他:“學問如何?”董仲舒回答:“簡則得之,繁則失之。”意思是說,學問要簡明扼要,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如果過于繁雜,就會失去真正的意義。從此以后,人們開始使用“簡旨”來形容簡明扼要的要點或主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篇文章的簡旨很明確,讓人一目了然。
2. 演講的簡旨是要讓觀眾明白我們的觀點。
3. 這個故事的簡旨是告訴我們要勇敢面對困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梢韵胂笞约赫诼犚粓鲅葜v,演講者非常簡明扼要地表達了主要要點,讓你一下子就明白了他想要傳達的信息。這樣,你就可以將“簡旨”與簡明扼要的意思聯系在一起,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寫作、演講相關的成語,如“言簡意賅”、“一針見血”等,以豐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老師講課的時候,總是把重點寫在黑板上,這樣我們就能更好地理解簡旨了。
中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要注意簡旨的表達,不要羅嗦太多不相關的內容。
大學生:做研究報告時,我們需要將復雜的理論簡化,以便表達出簡旨,讓聽眾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