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俗
成語(Idiom):敗俗
發音(Pronunciation):bài s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陷入低俗、庸俗的言行之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敗,失去;俗,庸俗。敗俗指失去了高尚、純潔的品德,陷入了低俗、庸俗的言行之中。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的言行舉止不合禮儀,違背道德準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評論或批評一個人的行為低俗、庸俗,失去了應有的風度和修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敗俗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據說,當時南方有一位名叫劉子政的官員,他做事不拘小節,舉止粗魯,言語粗俗,讓人非常不滿。后來,劉子政被人告發,被罰在市場上行走示眾,以示警戒。從此以后,人們用“敗俗”來形容人的言行舉止低俗、庸俗。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談舉止太敗俗了,完全不符合社交禮儀。
2. 這部電影的劇情太低俗,真是敗俗之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穿著破爛的衣服,舉止粗魯,言談粗俗,失去了應有的風度和修養,這樣就能夠記住“敗俗”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禮儀、道德相關的成語,如“風度翩翩”、“德高望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行為太敗俗了,老師批評了他。
2. 初中生:這個節目內容太低俗了,不適合我們觀看。
3. 高中生:他的言談舉止太敗俗,沒有起到一個表率的作用。
4. 大學生:我們應該遠離低俗的娛樂方式,追求精神上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