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廨
成語(Idiom):公廨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gu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府、政府機關的辦公場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廨是由“公”和“廨”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公”指的是官府、政府機關,“廨”指的是辦公場所。公廨一詞用來形容官府或政府機關的辦公場所,也用來指代官僚主義、官僚作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廨一詞常用于描述官僚機構的辦公場所,也可以用來批評官僚主義、官僚作風。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公廨來形容某些機構辦事效率低下、程序繁瑣、官僚主義嚴重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廨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春官·大宗伯》中,原意是指官府的辦公場所。后來,這個詞逐漸演變為指代官府或政府機關的辦公場所,以及官僚主義、官僚作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廨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屬于形容詞短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部門的公廨里的工作人員總是拖延辦事,效率太低了。
2. 政府的公廨里充斥著官僚主義,讓人很難辦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公廨”這個成語與官府、政府機關的辦公場所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形象的記憶。可以想象自己在官府或政府機關的辦公室里,面對繁瑣的程序和官僚主義的作風。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官僚主義相關的成語,如“官樣文章”、“官官相護”等,以加深對官僚主義現象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的辦公室真漂亮,就像一個公廨一樣。
2. 初中生:政府的公廨里的工作人員總是處理事情很慢,讓人很無奈。
3. 高中生:官僚主義在一些公廨里非常嚴重,嚴重影響了辦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