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見
基本解釋
(1).小見識;淺見。《淮南子·泰族訓》:“小見不達,必簡。” 唐 元稹 《誨侄》:“蓋以往歲忝職諫官,不忍小見,妄干朝聽。” 宋 歐陽修 《鄭荀改名序》:“自 老子 厭 周 之亂,用其小見,以為圣人之術止於此。”
(2).略見,略知。 漢 賈誼 《新書·修政語上》:“夫舍學圣之道,而靜居獨思,譬其若去日之明於庭,而就火之光於室也。然可以小見,而不可以大知。”
(3). 漢 代諸侯王朝見天子的儀制之一。即于禁門內宴見,為非正式的朝見。《史記·梁孝王世家褚少孫論》:“又諸侯王朝見天子, 漢 法凡當四見耳。始到,入小見……小見者,燕見於禁門內,飲於省中,非士人所得入也。”
成語(Idiom):小見
發音(Pronunciation):xiǎo j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見識淺薄,見聞不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小見是由形容詞“小”和動詞“見”組成的成語,意思是見識淺薄,見聞不廣。形容一個人的知識、經驗或見識很有限,缺乏廣泛的視野和深厚的學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小見常用于貶義,用來批評那些缺乏見識、知識面狹窄的人。可以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等場景中使用,用來形容對某一領域或某個問題了解不夠,只能從表面看到一些問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小見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戰國時期,有一位名叫孟嘗君的政治家,他非常聰明,但是對各個國家的事情都不太了解。有一天,他聽說了一個國家的一些事情后,就自以為已經了解了這個國家的全部情況,于是他對人說:“我對這個國家的情況已經有了小見。”結果,他后來才知道,他的見識實際上只是這個國家的冰山一角,遠遠不足以了解這個國家的全部情況。從此以后,人們就用“小見”來形容那些只看到一部分,沒有全面了解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讀了很多書,但是還是小見一些重要的問題。
2. 那個人只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生活,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真是太小見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一個小山上,只能看到山下的一小部分景色,而看不到遠處的美景。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知識、見識相關的成語,如“見多識廣”、“淵博無知”等,來擴大自己的詞匯量和知識面。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雖然只讀了一本書,但是我也不想小見,我要多讀書,多了解世界。
2. 初中生:我們應該多參加一些活動,多交流,不要小見,要開闊自己的視野。
3. 高中生:我們不能只局限于學校的知識,要多讀一些書籍,多關注社會,不能小見。
4. 大學生:大學是個開闊的平臺,我們要積極參與各種活動,擴大自己的見識,不要小見。
5. 成年人: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都應該不斷學習、積累知識,不要小見,要有廣泛的視野和深厚的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