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驩折券
基本解釋
指 馮驩 為 孟嘗君 市義焚燒債券之事。 五代 李瀚 《蒙求》詩:“ 汲黯 開倉, 馮驩 折券。” 明 許自昌 《水滸記·約婚》:“他怎敢妄思量焚那 馮驩 券。”參見“ 馮諼市義 ”。
成語(Idiom):馮驩折券
發(fā)音(Pronunciation):fēng hàn zhé q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欺騙、詐騙他人財物。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馮驩是指一個古代人名,折券指折疊的憑證或證券。成語馮驩折券比喻以欺騙、詐騙的手段獲取他人財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以欺詐手段騙取財物的行為,也可用于形容某人的行為不誠實、不可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jù)說,馮驩是南北朝時期的一個奸邪之人,他為了騙取人們的財物,常常使用虛假的憑證或證券進(jìn)行欺騙。因此,人們用“馮驩折券”來形容以欺騙手段騙取財物的行為。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馮驩+動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利用虛假資料馮驩折券,成功騙取了很多人的錢財。
2. 那個騙子總是馮驩折券,不可信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馮驩折券”與欺騙、詐騙的意思聯(lián)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人名叫馮驩,手持折疊的憑證,用來欺騙他人財物。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xué)習(xí)其他與欺騙、詐騙相關(guān)的成語,如“騙天下而取利”、“以詐騙為業(yè)”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那個騙子用馮驩折券騙了小明的零花錢。
2. 初中生:我聽說有人用馮驩折券騙了好多人,太可惡了!
3. 高中生:這個電視劇中的反派角色常常使用馮驩折券,讓人很討厭。
4. 大學(xué)生:社會上還有很多人利用馮驩折券騙取他人的財物,我們要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