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識
基本解釋
猶印記。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紹興御府書畫式》:“其裝褾裁制,各有尺度;印識標題,具有成式。” 明 王世貞 《題宋拓褚摸禊帖》:“內有 范文正 仲俺 、 王文忠 堯臣 手書, 杜郊公 、 蘇才翁 印識。”
印識(yìn shì)
發音:yìn shì
基本含義:印象深刻的印記。
詳細解釋:印識是指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印記或標記。它可以是物理上的痕跡,也可以是心理上的感受。印識常常與事物的特征、性質或特點相關聯。
使用場景:印識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情況。它可以用于表達對某人的贊賞或批評,也可以用于描述某事或某物的特點或特征。
故事起源:關于印識的故事并不明確,但它的意義和用法在古代文學中常常出現,如《紅樓夢》中的“印識”一詞就多次使用。
成語結構:印識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印”表示印記,第二個字“識”表示認識或了解。
例句:
1. 這幅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識。
2. 他的演講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識。
3. 這個故事讓我對生活有了新的印識。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將“印識”與“印記”相聯想來記憶。同時,可以嘗試將“印識”與具體的事物或場景聯系起來,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了解更多與印識相關的成語,如“印象深刻”、“豐富多彩”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本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識。
2. 初中生:他的演講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識。
3. 高中生:這個實驗讓我對科學有了新的印識。
4. 大學生:這次實習讓我對職業生涯有了深刻的印識。
【版權聲明】 本文為查字典網站原創文章,版權歸查字典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內容。違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