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址
成語(Idiom):界址(jiè zhǐ)
發音(Pronunciation):jiè z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界定邊界、確定范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界址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界”指界限,邊界,而“址”則指地基,基址。合在一起,界址表示確定范圍,界定邊界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界址常用于描述確定范圍、劃定界限的情境。可以用于討論國家邊界、法律條文、規章制度等方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界址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九年》中。故事講述了昭公想要擴大國土,但是他的大臣告訴他要先確定邊界,才能有所依據。于是昭公派人去界址,確定國家的邊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界址是由兩個單獨的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需要在合同中明確界址,以確保雙方權益。
2. 這部法律界定了人民的權利和義務的界址。
3. 在進行任何項目之前,我們都需要確定好項目的界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界”字理解為邊界,將“址”字理解為基址,這樣可以幫助記憶界址的含義為確定范圍、界定邊界。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界址的例句和用法,可以查閱相關的詞典和語言學習資料。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在繪畫作品上畫出界址,不要超出規定的范圍。
2. 初中生:在地理課上,我們學習了如何確定國家的界址。
3. 高中生:政府需要界址來規劃城市的發展和土地利用。
4. 大學生:在法律合同中,必須明確規定各方責任和界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