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憲病
成語(Idiom):原憲病
發音(Pronunciation):yuán xiàn b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本性不好,有著根深蒂固的惡習或病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原憲病是由“原始”、“憲法”和“病”三個詞組成的成語。原始表示根源、本質,憲法表示規范、準則,病表示疾病、不良習性。原憲病形容一個人天生或習得了一種不好的本性或病態,難以改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根深蒂固的壞習慣或病態,也可以用來批評某些社會現象或制度的頑固不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原憲病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一個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只鳥因為天生的惡習而不受人喜歡,它總是毀壞農田和損害莊稼。盡管人們多次勸告和懲罰,但這只鳥卻無法改變自己的行為。最終,人們認為這只鳥天生就有一種不好的本性,稱之為“原憲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人有著原憲病,無論怎么教育都無法改變他的壞習慣。
2. 這個制度已經存在了很多年,成為了一種原憲病,需要進行改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原憲病”與一個具體的人物或事物聯系起來,創造一個形象化的場景,以幫助記憶。例如,可以想象一個人天生帶著一副病態的面具,無論怎么努力也無法摘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原憲病相關的成語或詞語,如“頑固不化”、“根深蒂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有原憲病,經常偷別人的東西。
2. 初中生:這個制度已經成為了一種原憲病,需要改革。
3. 高中生:他的原憲病使得他無法與人和睦相處。
4. 大學生:這個社會存在著一些原憲病,需要我們共同努力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