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勞
基本解釋
(1).不要勞累;不用勞煩。《莊子·在宥》:“必靜必清,無勞女形,無搖女精,乃可以長生。”《儀禮·聘禮》“辯復(fù)命如聘” 漢 鄭玄 注:“自陳幣至於上介,以公賜告無勞。” 賈公彥 疏:“無勞者,勞主君出命,今君薨,不可代君出命,故知無勞也。”
(2).猶無須,不煩。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正緯》:“故 河 不出圖, 夫子 有嘆,如或可造,無勞喟然。”《北史·賀若弼傳》:“ 叔寳 惶懼流汗,股慄再拜。 弼 謂曰:‘……無勞恐懼。’” 唐 杜甫 《章梓州橘亭餞成都竇少尹》詩:“預(yù)傳籍籍新京尹,青史無勞數(shù) 趙 張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歐報對于中國革命之輿論》:“此其中利害, 中國 人宜自審度,無勞外人代計。”
(3).沒有勞績。《戰(zhàn)國策·趙策四》:“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
成語(Idiom):無勞
發(fā)音(Pronunciation):wú l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不需要勞動、付出辛苦就能達(dá)到目的或得到好處。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無勞是一個由“無”和“勞”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無勞的基本含義是指不需要勞動、付出辛苦就能達(dá)到目的或得到好處。這個成語強調(diào)了事情得以順利完成或者獲得好處的過程中沒有付出辛勤的勞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無勞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某些事情或行為得到了意外的好結(jié)果,或者某些人不費勞力就能得到利益的情況。比如,某個人在考試中得了高分卻沒有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準(zhǔn)備,就可以說他無勞獲得了好成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無勞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后漢書·孔融傳》。故事中,孔融是東漢末年的一位文學(xué)家和政治家,他在一次宴會上表演了一曲琴曲,一位賓客對他贊賞有加,稱他無勞而獲得了如此高超的琴藝。這個故事使得“無勞”一詞逐漸成為一個成語,用來形容某些人或事情不費勞力卻能取得好成績或獲得好處。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勞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四聲成語,其中“無”是形容詞,表示沒有;“勞”是名詞,表示勞動或辛苦。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無勞地獲得了這個獎項。
2. 她無勞地通過了考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無勞”與不費力氣、不勞而獲等概念聯(lián)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可以想象一個人在不勞而獲的情況下得到了好處,從而聯(lián)想到“無勞”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勞動、付出相關(guān)的成語,例如“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勞動光榮”等,可以幫助加深對“無勞”這個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8歲):我無勞地得到了一份滿分的作業(yè)。
2. 初中生(14歲):他無勞地獲得了一個獎學(xué)金。
3. 高中生(17歲):她無勞地通過了高考并進(jìn)入了理想的大學(xué)。
4. 大學(xué)生(20歲):他無勞地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實習(xí)工作。
5. 成年人(30歲):我們應(yīng)該努力工作,而不是指望無勞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