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機事不密
發音(Pronunciation):jī shì bù m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處理事情不謹慎,泄露機密或保密不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機事,指重要的事情;不密,指不嚴密、不謹慎。成語“機事不密”形容處理事情不慎重,沒有保持機密的能力,容易泄露秘密或暴露隱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批評或警告他人在處理重要事務時應該慎重,并注意保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機事不密”出自明代李時中的《正字通》。故事中,李時中寫道:“伏羲之時,人人皆善,故不用機事;益后,人人皆不善,故用機事。”這句話意味著在伏羲時代,人們之間相互信任,不需要采取額外的措施來保密;但隨著人心變壞,機密事務的保密就變得尤為重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狀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處理公司機密文件時機事不密,結果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2. 這個人性格太直爽,機事不密,不能擔任重要的保密工作。
3. 做人要守口如瓶,機事不密可是會招來麻煩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機事不密”與“泄露機密”聯系起來記憶。也可以聯想成“沒有保密的機會”,強調處理事情時要保密謹慎。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守口如瓶”、“泄露天機”等,來擴展對保密和機密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歲):我不會告訴別人我的生日禮物是什么,因為機事不密。
2. 初中生(14歲):我們班級的考試答案被泄露了,肯定有人機事不密。
3. 高中生(17歲):在社交媒體上公開個人隱私是很危險的,要時刻注意機事不密。
4. 大學生(20歲):在處理機密文件時要保持機事不密,以免泄露重要信息。
5. 成年人(30歲):在工作中,我們要對客戶的個人信息保密,不能機事不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