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戎
成語(Idiom):吏戎(lì róng)
發音(Pronunciation):lì ró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吏和軍隊,泛指政府機構和軍事力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吏,指官吏,特指官府中的文職人員;戎,指軍隊,特指官府中的武職人員。吏戎合稱,表示涵蓋了政府機構和軍事力量的整體。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國家的行政和軍事力量的整體,也可以用來指代政府官員和軍隊人員的總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十五年》記載了一個故事。公元前528年,晉國的國君命令官吏和軍隊一起去征討叛亂的部落,官吏和軍隊共同行動,最終成功平定了叛亂。此后,人們用“吏戎”來形容政府機構和軍事力量的整體。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吏戎是一個雙音節的成語,由兩個單獨的詞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的吏戎齊心協力,為人民的安寧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2. 只有吏戎齊心,才能保衛國家的安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吏戎”拆分成“吏”和“戎”,分別記憶它們的含義,然后再將它們合并起來,形成整體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可以了解中國古代官吏和軍隊的歷史,深入了解“吏戎”的涵義。
2. 學習其他相關的成語,如“吏治”,“吏民”,以擴展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吏戎是國家的守護者,要為人民服務。
2. 初中生:我們學習歷史時,老師講解了吏戎的作用和重要性。
3. 高中生:政府的吏戎要依法行事,保護人民的權益。
4. 大學生:研究政治科學的學生需要了解吏戎的組織和運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