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計
成語(Idiom):衡計(héng jì)
發(fā)音(Pronunciation):héng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衡量計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衡計原指使用衡器來進行計量和計算,后來引申為衡量、計算事物的價值、得失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討論和評價事物的價值、得失時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戰(zhàn)國策·齊策四》中有一則故事。戰(zhàn)國時期,齊國的國君孤竹想要評估他的宰相田忌和晉國宰相孫臏之間的才能。于是他讓兩人各自拿出一匹馬來比賽。田忌的馬是普通的馬,而孫臏的馬是千里馬。田忌想到了一個計策,他讓自己的馬先與孫臏的馬比賽,然后再與其他馬比賽。通過這種方式,他將孫臏的馬逐漸耗盡,最終贏得了比賽。這個故事中的“衡計”就是指田忌通過計算和衡量得出最佳策略。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衡計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衡”和“計”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制定計劃時,我們必須仔細衡計每一個細節(jié)。
2. 這個項目的成功與否需要衡計風險和收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衡計”與衡量和計算聯(lián)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自己在使用衡器進行計量和計算的場景,或者將“衡計”拆分為“衡”和“計”兩個字分別進行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衡計”相關的成語,如“衡量”、“計算”等。也可以了解更多關于戰(zhàn)國時期的歷史和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衡計自己的時間,合理安排學習和休息。
2. 初中生:在做決策時,我們要仔細衡計利弊,選擇最合適的方案。
3. 高中生:在考試中,我們需要衡計每個題目的得分權重,合理分配時間和精力。
4. 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需要衡計風險和回報,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
5. 成年人:在職場中,我們要衡計每個決策的影響和后果,做出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