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制
成語(Idiom):逆制
發音(Pronunciation):nì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逆著制約、抵抗、反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逆制是指違背制約、抵抗、反抗的意思。它常用來形容對抗力量強大的對手,勇敢地進行反抗或抵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逆制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對抗強大勢力、不畏艱難險阻的情境。它可以用來形容個人、團隊或國家在面對困境時,勇敢地與逆境抗爭,堅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逆制這個成語源于《左傳·昭公二十一年》:“逆制而不從,小人也。”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違背了制度或規則,不順從,那么他就是一個小人。后來,這個成語逐漸演變為形容反抗強大勢力的意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逆制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逆”和“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面對困難時,我們要勇敢逆制,堅持自己的信念。
2. 這個國家經歷過無數次的逆制,卻堅持走上了發展的道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逆”字和“制”字進行聯想記憶。想象一個人逆著一條規則或制度,勇敢地抵抗和反抗,堅持自己的信念。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逆制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逆流而上、逆水行舟等,來加深對逆制概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小明在班級里勇敢逆制了一個欺負同學的人。
2. 初中生(13-15歲):他們團隊面對困難時,積極逆制,最終取得了比賽的勝利。
3. 高中生(16-18歲):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里,我們要勇敢逆制,不被困難擊倒。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在職場上,我們要學會逆制困境,堅持追求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