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老弱殘兵
發(fā)音(Pronunciation):lǎo ruò cán b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年老體弱或殘疾的士兵,也用來形容部隊中力量薄弱的一部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老弱殘兵是由“老弱”和“殘兵”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老弱”指年老體弱的人,“殘兵”指在戰(zhàn)斗中受傷或殘疾的士兵。整個成語表示年老體弱或殘疾的士兵,也用來形容部隊中力量薄弱的一部分。這個成語常用來比喻某個集體或組織中力量薄弱、無法起到作用的一部分人或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個集體、組織或團體中力量薄弱、無法發(fā)揮作用的一部分人或事物。也可用于形容某個團隊或組織中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夠真正發(fā)揮作用,其他人都沒有能力或者不愿意做出貢獻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三十年》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楚國昭公即位后,國內發(fā)生了一場叛亂。昭公準備出兵平叛,但有人向他報告說軍隊中有一部分士兵年老體弱,不適合上戰(zhàn)場。昭公卻說:“老弱殘兵,正是我軍的精華。”他表示不在乎士兵的年齡和體力,只要他們有決心和勇氣,就可以勝任戰(zhàn)斗。這個故事中的“老弱殘兵”一詞逐漸被人們引申為形容力量薄弱的一部分人或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名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支隊伍中有很多老弱殘兵,無法發(fā)揮作用。
2. 在這個組織中,有一部分人只是老弱殘兵,沒有實際貢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老弱殘兵”與昭公平叛的故事聯系起來。想象昭公不在乎士兵的年齡和體力,只看重他們的決心和勇氣,這樣就能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軍事制度和戰(zhàn)爭策略,了解古代戰(zhàn)爭中士兵的角色和軍隊的組織。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爸爸說,我們班上有些同學不愛學習,他們真是老弱殘兵。
2. 初中生:老師說,我們班的數學成績不好的同學是老弱殘兵,需要加強學習。
3. 高中生:學校籃球隊中有一些隊員技術不行,他們被稱為老弱殘兵。
4. 大學生:社團中有一部分成員只是裝飾門面,沒有實際貢獻,他們是老弱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