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憾
基本解釋
嘆息遺憾。 清 曾國藩 《<國朝先正事略>序》:“余嘗以大 清 達人杰士,超越古初,而紀述闕如,用為嘆憾。”
嘆息遺憾。 明 李贄 《復鄧石陽》:“年來每深嘆憾,光陰去矣,而一官三十餘年,未嘗分毫為國出力,徒竊俸餘以自潤。”
嘆憾(tàn hàn)
發音(Pronunciation):tàn h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表示遺憾、惋惜之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嘆憾指對事情或情況感到遺憾、惋惜,表示對某種結果或狀態不滿意或不如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嘆憾常用于表達對事情的不如意或遺憾的情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等各個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嘆憾”源于《左傳·僖公二十五年》:“憾乎!僖公之葬也,予不得與焉。”故事中的“憾”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未能參與到僖公的葬禮中感到的遺憾之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嘆憾是由形容詞“嘆”和動詞“憾”組成的,表示對某種結果或狀態感到遺憾、不滿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對自己的表現感到嘆憾,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2. 她對錯過這次機會感到非常嘆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嘆憾”與“遺憾”聯想起來,因為它們的意思相似,都表示對某種結果或狀態感到遺憾、不滿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嘆憾”相關的成語,如“心有不甘”、“惋惜不已”等,進一步豐富詞匯量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嘆憾地看著自己的作業本,發現還有好多題沒做完。
2. 初中生:他嘆憾地說,如果我早點復習,就不會考這么低的分數了。
3. 高中生:我對自己的成績感到嘆憾,因為我本可以更好地發揮。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嘆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