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行合趨同
發音(Pronunciation):xíng hé qū tó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行為、意見或態度趨向一致,相互協調配合。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行合趨同是中國漢語成語,由“行”、“合”、“趨”、“同”四個字組成。其中,“行”表示行動,指人們的行為;“合”表示相互協調,指人們的意見;“趨”表示趨向,指人們的態度;“同”表示一致,指人們的目標。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人們的行為、意見和態度趨向一致,相互協調配合。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團隊合作、協同工作以及集體行動時,表示大家都朝著同一個目標努力,形成一股合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宣公十四年》記載了一個故事,當時魯國大夫季孫行父和管仲爭議一個問題,管仲說:“行仲父,君子之行也,合君之志也,趨君之所好也,同君之所惡也。”意思是說,君子的行為應該合乎君王的意志,趨向君王所喜好的事情,避開君王所厭惡的事情。后來,人們將這句話改編為成語“行合趨同”,用來形容人們行動、意見和態度趨向一致。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行合趨同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每個字都有獨立的意義,但結合在一起表示整個成語的含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項目中,我們需要行合趨同,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2. 他們之間的意見不一致,沒有行合趨同,導致項目進展緩慢。
3. 在團隊合作中,行合趨同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達到預定的目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的每個字拆分開來記憶,理解每個字的意義,然后再將它們組合在一起,形成整個成語的含義。同時,可以通過例句來加深記憶,將成語應用到實際場景中,提高記憶效果。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同舟共濟”、“眾志成城”等,了解它們的含義、使用場景和故事起源,以豐富自己的漢語知識儲備。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同學在班級活動中行合趨同,一起完成了任務。
2. 初中生:在學校的社團活動中,我們團隊的成員行合趨同,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3. 高中生:學校組織的志愿者活動中,大家行合趨同,為社區居民提供了幫助。
4. 大學生:在團隊項目中,我們需要行合趨同,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任務。
5. 成年人:公司的團隊合作中,行合趨同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大家協同工作,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