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棄之如敝屐
發音(Pronunciation):qì zhī rú bì j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將某物視為破舊的屐鞋般丟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形容對某物不重視,毫不珍惜,像丟棄舊鞋子一樣毫不猶豫地拋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多用于貶義,形容對人或物的態度漠不關心,不加以重視或珍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外物》中有一則寓言故事:楚國的一個人,腳上的屐鞋破了,他就把它扔到路旁的墻角,過了一段時間,他又去找,發現它不見了。他就想:“這鞋子破得連狗都不要,為什么會失蹤呢?”于是他回到家,告訴他的妻子:“我的屐鞋破了,我扔到路旁的墻角,過了一段時間它竟然不見了。”他的妻子笑著說:“你以為它是破鞋,其實它是寶貝。”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有些東西看似不值錢,但卻可能被他人珍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棄+之+如+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這份工作棄之如敝屐,毫不留戀地辭職了。
2. 這些名畫被偷后,竟然被盜賊棄之如敝屐,丟在了垃圾堆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棄之如敝屐”與“丟棄舊鞋子”聯系起來,形象地表示對某物不重視、毫不珍惜的態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棄之如敝屐”相似的成語,如“不屑一顧”、“置之不理”等,加深對這些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們把撿到的石頭棄之如敝屐,隨手扔掉了。
2. 中學生(13-18歲):面對學業的困難,一些學生選擇棄之如敝屐,放棄努力。
3. 大學生及以上(19歲及以上):他們對環境保護問題的態度棄之如敝屐,沒有采取任何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