纓笏
成語(Idiom):纓笏(yīng hù)
發音(Pronunciation):yīng 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權力高位。形容擔任高官職務,掌握重要權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纓指官帽上的繩子,笏指古代官員所持的禮器。成語“纓笏”原指戰國時期的趙國宰相趙括,他擔任重要職位,掌握極大權力,成為權傾一時的代表。后來,用“纓笏”來形容擔任高官職務,掌握重要權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擔任高級領導職位,掌握重要權力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職位的權力和地位非常高,達到了頂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纓笏”的故事起源于戰國時期的趙國。當時,趙國的宰相趙括擔任重要職位,掌握極大權力,成為當時權傾一時的代表。后來,人們用“纓笏”來形容擔任高官職務,掌握重要權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公司的總裁,掌握著纓笏之權。
2. 這位部長擔任了重要職務,成為了纓笏之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纓笏”與權力高位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戴著高高的官帽,手持著重要的禮器,象征著他掌握著重要權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戰國時期的歷史,特別是趙括的故事,以加深對成語起源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是我們學校的纓笏,她決定了我們的學習任務。
2. 初中生:市長是這個城市的纓笏,他領導我們的城市發展。
3. 高中生:總統是國家的纓笏,他決定了國家的政策和發展方向。
4. 大學生:公司的CEO是這個企業的纓笏,他決定了公司的戰略和發展計劃。